7.2 桥(涵)台和支挡构造物排水


7.2.1 桥(涵)台台背和支挡构造物墙背宜采用透水性材料回填,严寒地区和浸水挡土墙应采用透水性材料回填。桥(涵)台和路肩挡土墙回填料表面应采取在回填区外设置拦截地表水流入的沟渠、回填料顶面夯实或铺设不透水层等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
7.2.2 台背或墙背回填透水性材料时,应在台身或墙身设置泄水孔排水。回填料透水性不良、回填区渗水量大或有冻胀可能时,可选用下列排水措施:
    1 在台背或墙背与回填料之间设置由透水性材料组成的连续排水层。排水层的厚度应不小于300mm,其顶部应采用300~500mm 厚的黏土等不透水材料进行封闭。
    2 沿台背或墙背铺设排水板等土工复合排水材料。以排除填土积水为主时,复合排水材料可满铺或以1~2m的间距沿台背或墙背布设;以排除地下渗水为主时,应通过有关流量计算确定排水材料的布设间距和数量。
    3 沿台背或墙背的底部纵向设置内径100~150mm的软式透水干管,每隔2~3m竖向设置内径50~80mm的软式透水支管。
    4 在填料内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若干层水平向排水夹层。夹层厚度不应小于300mm。
7.2.3 泄水孔可采用塑料管或铸铁管等,直径宜为50~100mm,安置时应向下倾斜3%~5%,进水口处应采取反滤和防堵措施。泄水口间距宜为2~3m,上下排交错布置,最低一排出水口应高出墙前地面、常水位或边沟内设计水位300mm以上。挡土墙墙趾应采取防止泄水孔水流冲刷地表或基础的措施。
7.2.4 挡土墙的背面有地下水渗入时,应在后部和底部增加排水层。排水层可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厚度不宜小于0.5m,必要时可在进水面铺设土工织物反滤层,防止淤塞。
7.2.5 当由于地形情况有可能产生流向挡土墙的斜坡径流时,应采取截水、疏导和防水等措施。相关措施应与坡面防排水体系相协调。


条文说明

7.2 桥(涵)台和支挡构造物排水
7.2.1  桥(涵)台和支挡构造物台背采用透水性回填料,可以疏干台后或墙后回填料中的水分,防止由于积水而使台身或墙身承受额外的静水压力、黏性土填料浸水后的膨胀压力或者严寒地区的冻胀压力。桥(涵)台和路肩挡土墙回填料表面采用防止地表水下渗措施,可以降低回填料内的含水率。
7.2.4 地下水渗入挡土墙内部的填料后,在水作用下将使墙体所受的压力增大,下渗水还会软化挡土墙的地基;对于加筋土挡墙,还会影响加筋带的受力和使用寿命。因此,提出条文要求。

目录导航